耐磨板的市場前景:耐磨板(吉斯特銷售13323330534)市場巨大,尤其是大型的耐磨板型件。目前的鑄造方法生產大型耐磨件遇到了收縮缺陷、組織粗大、使用壽命較短的困難,無法繼續提升產品性能,造成了巨大資源浪費。采用先進的液態模鍛技術生產大型耐磨板型件進行了研究,選擇了形狀結構差異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工件——熱軋機寬帶輸送線耐磨板側導板(以下簡稱側導板)和金礦φ5.5m×8.5m溢流型球磨機雙峰襯板(以下簡稱雙峰襯板),分別對其進行了液態模鍛工藝設計、模具設計及相關校核,并運用ProCAST軟件分別進行了模擬,驗證了方案可行性;之后,進行了大型耐磨板型件液態模鍛生產實踐,對生產線設備進行了技術設計,通過對工藝、設備的調試,最終成功得到了滿足要求的液鍛側導板產品;最后,運用SEM、電動布洛維硬度計、JB-50B型沖擊試驗機等實驗檢測設備和手段,對比研究了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液態模鍛不同工藝下側導板材料(高鉻鑄鐵)的金相組織和力學性能,定量揭示了液態模鍛工藝生產大型耐磨板型件的優越性,分析了壓力對工件組織及性能的影響。針對我國綜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普遍使用壽命短的問題,設計了高強度耐磨板刮板輸送機,采用BTW耐磨板并研究其與鑄鋼件的焊接工藝,將這一工藝應用于中部槽制造過程中;對刮板輸送機槽幫、刮板鏈分別采取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使得高強度耐磨鋼刮板機的使用壽命大約提升4倍,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提高了我國礦用機械化水平。 耐磨板材料作為工業領域中各種設備的關鍵性材料,其不僅應用非常廣泛,而且磨損消耗量也非常巨大。近年來我國在研究綜合性能良好的低合金耐磨板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是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國內外耐磨板的研究發展現狀,利用正交實驗法進行優化設計,同時借助“工程效應和工程平均”的概念,分別從化學成分和熱處理工藝兩個方面進行優化研究,旨在研發出一種新型的中碳低合金耐磨板使其硬度和韌性都達到一定的要求。還探討了淬火溫度對耐磨板耐磨性能的影響。根據正交表設計了9種試樣,它們的優化成分都為碳、鉻、鉬,但含量不同。先通過金相組織實驗,維氏硬度、洛氏硬度、沖擊韌度實驗進行綜合分析比對,再利用優化方法進行化學成分的優化,從而得出能使材料綜合性能達到最好的化學成分含量的最佳配比。隨后對此最佳試樣設計三種不同的熱處理工藝進行熱處理工藝的優化,最后根據磨損實驗研究其磨損性能。實驗結果如下:成分為A2B1C2(即碳0.45%,鉻3.0%,鉬0.4%)的試樣的相對韌度與硬度配合最佳,其化學成分含量可以作為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板的成分;而且在880℃/2h油淬+250℃/2h回火冷卻至室溫時試樣的基體組織為板條狀馬氏體+少量殘余奧氏體,其綜合性能表現最好,耐磨性在磨料磨損工況下也相對較好,所以成分為A2B1C2的試樣為最佳配比試樣。同時在實際應用中也得到了驗證,使用此材料的耐磨板的使用壽命得到明顯的提高。
|